(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炉火红红纯水沸,余烟袅袅浮茶饽。4月26日,在卢仝煎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菊月的弟子们的演示下,历史悠远的非遗项目“卢仝煎茶技艺”被复活在西安市民眼前。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卢仝也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被尊为“茶仙”,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的“七碗茶歌”,古今传诵不绝,当日,“李菊月卢仝煎茶技艺传习基地”也落地西安,在瓦库30号店举行揭牌仪式。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的“七碗茶歌”,写出了饮茶的美妙意境。“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著名文学家苏轼这句诗,道出了文人骚客对卢仝及其煎茶技艺的推崇。
卢仝煎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菊月的弟子赖刚
在千百年岁月的沉淀中,“七碗茶歌”与唐代煎茶法,以及卢仝家乡河南济源的民间采茶、煮茶、饮茶的风俗习惯糅合,演变形成今天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卢仝煎茶技艺。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卢仝煎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李菊月,近年来一直致力通过还原流传千年的卢仝煎茶技艺,让更多人走进中国的茶文化,感受其间的文化传承。“卢仝是河南人,但他的生活、命运都和大唐长安有着深深的联系。” 卢仝煎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菊月的弟子赖刚表示,虽然因为年事已高,李菊月此次没有来到西安,但她对能够把卢仝煎茶技艺落地西安、进行传习,非常高兴。“站在西安的文化厚土之上,回望大唐盛世,把唐代煎茶技艺落户于西安,这似乎是一种冥冥中与历史的呼应。”
瓦库公司运营总监黄红梅
瓦库30号店店长刘佛星
传统的中国茶文化承载着国人浓浓乡愁和深厚的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于人的传播和传承。瓦库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瓦库·李菊月卢仝煎茶技艺传习基地”挂牌落成,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基地落地后,瓦库将通过身体力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实践,让传统文化得以回归,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中。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在“西安瓦库·李菊月卢仝煎茶技艺传习基地”揭牌仪式后,瓦库茶艺师与李菊月弟子现场展示了卢仝煎茶技艺与茶艺。在茶艺师们有条不紊的备茶、煮水、投茶、分茶过程中,卢仝煎茶技艺的工序和精髓也逐渐展现出来。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韩俊艳
“卢仝煎茶技艺落户西安,对于这座文化古都是有特别意义的。”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韩俊艳在揭牌仪式现场表示,“中国茶文化拥有五千余年发展史,李菊月老师能将其中的卢仝煎茶技艺传承带来长安,让众人共同研习,是很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希望通过技艺传习、打造传习基地等方式,我们多方携手,为中华茶文化传播和以茶文化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