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3、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4、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5、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6、编辑本段【故事起源】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7、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8、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9、编辑本段【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10、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11、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12、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
13、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14、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15、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16、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17、”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18、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19、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20、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21、”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
22、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23、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24、”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25、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26、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
27、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
28、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
29、”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30、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
31、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32、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
33、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
34、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35、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
36、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
37、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
38、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39、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
40、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
41、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42、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
43、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44、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45、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
46、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
47、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
48、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
49、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