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2021年已渐入尾声
回首这一年
有一群与迷彩相连的人
依旧守护在我们身边
他们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他们坚守岗位用心守护
他们日复一日默默奉献
……
他们做着看似平凡的事
书写着英雄般的精神
解放军报微信陆续推出
年终系列策划
敬请关注
年终系列策划
(四)
普通的战士,开“最牛的军车”
今夏
河南郑州持续暴雨
一辆洪水中的“最牛军车”
刷屏网络
在一段手机拍摄的画面里
一辆军车正在缓慢行驶
尽管大半个车体都已没入水中
但依然坚定地前行
车身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写着7个大字
“危难时刻见忠诚”
驾驶这辆军车的
是“95”后战士王赟赟
作为火箭军某部救援队的一员
当时王赟赟和战友们
刚从河南省儿童福利院
转移了500多名儿童
来不及休整
救援车辆又迅速编队
向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发
在郑州抗洪抢险间隙,王赟赟仔细检修车辆情况。
雨越下越大
水越来越深
车队行进困难
作为编队的头车
王赟赟是车队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
车队指挥员李进成决定
由他带领王赟赟的车辆先行探路
挺进医院
在这座被暴雨围困的城市里
积水中前行的军车
像一艘满载希望的方舟
把信心与勇气、生机与力量
传递给每一名受困的群众
“当时水已没过了轮胎,驾驶室也开始进水了。情况很紧急,但是我必须一直往前开。”
这是一名普通战士
在危难中的选择
更是人民子弟兵如山的承诺
“刺刀对向敌人,温柔留给人民”
今年9月
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收获如潮好评
在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安葬仪式上
眼见两名记者要擦身而过
持枪礼兵、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战士韩家奇
本能地将握枪的左手
移至刺刀处护住刀尖
以防路过的记者被刺刀划伤
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后
无数网友深受感动
大家说
“刺刀对向敌人,温柔留给人民”
“我们总是被这群
勇敢又温柔的人保护”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韩家奇说
“我不知道直播镜头正对着自己
当余光瞥到两名记者距离自己很近时
本能的一个举动
就用手握住了刀尖”
他还说
“换做任何一个战友
都会这样做的”
前排右为韩家奇。
握住刀尖
是下意识的普通动作
也是流淌在
中国军人血液中的本能
对待敌人是最勇猛的战士
对待人民是最温柔的卫士
平凡的动作
是不凡的守护
十年,退役老兵拾荒资助贫困学子
今年
一位老人拾荒资助贫困学子的故事
感动了无数人
每当夜幕降临
浙江杭州的街道
总会出现一位老人瘦小佝偻的身影
推着三轮车
翻着大大小小的垃圾桶
摄影:倪雁强
这位老人叫王绅森
今年89岁
是一名党龄66年的老党员
也一名军龄29年的退役军人
退休前在高校从事
国防教育工作
每晚九点多出门
次日凌晨三四点回家
这样的拾荒生活
王绅森老人已坚持了快10年
每个月王老都将收废品赚的钱
和自己积蓄的一部分
捐赠给需要资助的贫困学子
时至今日
王老已先后结对资助了4个孩子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王老有两个最爱的身份
老党员、退役军人
1949年入伍的王绅森
保卫过水电站建设
保障过氢弹实验、钢铁生产
从事参谋工作21年
其间因表现优秀荣立三等功
转业后他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
从事国防教育工作
在学校工作期间
王绅森就经常关心和帮助
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摄影:倪雁强
“拾荒老人”的故事
被大家熟知后
王绅森老人说
“我并不想当一名‘网红’
我还是想像以前一样
默默地做一名普通党员
一个普通的老兵
做孩子们的‘王爷爷’”
一个普通的老兵
做出的是不普通的奉献
“勿找”,他将三等功奖金匿名捐赠
今年年初
西藏阿里地区红十字会
收到了一笔特别的捐款
捐款人署名为“咱们阿里一个兵”
在附上的匿名信中
捐款人写道
自己是一名戍边军人
这笔钱来自自己的三等功奖金
在信中
这位匿名戍边军人还说
自己到阿里的时间只有几个月
但是对阿里充满感情
这里的风景和群众
都让自己倍感温馨
因此要将自己的三等功奖金
捐给驻地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
人民群众或者孩子
来回馈这份温馨
信的结尾
这位戍边军人署名
“咱们阿里一个兵”
并一再表示
“举手之劳,微小之举,勿找”
经商议
军地双方决定
尊重捐赠人的意愿
不去主动寻找这位爱心戍边军人
西藏阿里地区红十字会
也将这笔捐款捐赠给了
阿里地区福利院
用于孩子们的衣食和教育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
这笔捐款
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
“爱国守边、感恩守边军人的种子”
福利院的孩子说
“等我们长大了
也会像你们一样
帮助和我们一样的人”
用青春和热血
守护祖国的领土
还默默奉献
为他人的幸福贡献力量
“阿里一个兵”
用他的“举手之劳”
书写着边防军人的无私和崇高
来自平凡
书写伟大
2021
感谢身披迷彩的
“平凡英雄”们
关键词: